严禁发布漏点、S M、未成年内容,发现一律禁言

红寨同好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查看: 1254|回复: 1

[开心乐园] 又熟又生有理有趣

[复制链接]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发表于 2009-4-3 12:43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论坛会员方案及充值升级说明 帖子购买后有效期为15天
总版规及帮助大全,认真回帖奖寨票,禁止灌水! 失效链接反馈,我们会尽快处理

马上注册,看大图,享用更多功能,轻松玩转社区。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注册

x
我喜欢因画而作文,或由文而作画。画之所短,恰是文之所长;画之所长,又是文之所短。取长补短,手脚并用,连踢带打也。所以如此,又关乎我对绘画的看法。看法,言人人殊,各有所着重。自不必相强一致。我则着重在八个字:又熟又生,有理有趣。' c) B0 c0 v( @2 Y9 ?  o" S& Z
  所谓又熟又生,是指画中物象应该令人既感到熟悉而又感到陌生。熟悉使之亲切;陌生使之新奇。惟其又熟又生,才最易刺激人的感官,最易叩人心扉。反之,只熟不生,则索然无味;只生不熟,则茫然不可解。
* p# B1 V2 E0 x" W* i2 B  所谓有理有趣,其理,不是说教,不是来自书本上,非由述作。它就在日常生活之中,与琐屑事物相表里,它无往而不在,却又为人所熟视无睹。一旦显其端倪,人们才跃然以醒,幡然而悟:怎么以前就没有看到想到?借老生常谈语,画中之“理”,就是想人之所欲想而未及想、言人之所欲言而不能言者。这“理”不仅能像教科书一样益人以智,它还有教科书所无的给人以恍然而悟的快感。又因这“理”来自生活之中,往往杂有生活之趣,它又给人以审美愉悦。至于“趣”,人们一提到它,常常想起“好玩儿”、“逗”这一类字眼。清人张潮则更看出了“趣”与才、学、识的关系及其对才、学、识的重要作用。他说:“才必兼乎趣而始化。”就是说,比如酿酒,才、学、识是酿酒的高粱、稻米等原料,而“趣”是使原料发酵的酵母。
# m. s# q- u/ t) r+ W6 j7 O  画中的“理”,亦即学问与识见,亦必兼乎趣而始化。理因趣,其理益彰;趣因理,而趣益浓。+ o7 p. _1 P5 m
  绘画是直观艺术,只能描摹具体事物。而理与趣,实出之人的心中,是主观之意念。似此,只能描摹具体事物的画笔则力有未逮。为补画笔之不足,须要借力。" O4 c" s! C7 F7 ^; b2 R; D
  “砥砺琢磨非金也,而可以利金。”(《说苑》)金属的刀,唯有借助于非金属的石,才能磨得快。中国古代画家早就悟得此理。因而借语言艺术的文学以助视觉艺术的绘画。画中的或文或诗,俗谓之跋。这跋,不亦即“非金,而可以利金”的磨刀石?跋与画相结合,是语言艺术与视觉艺术的杂交,如庄稼为改良品种而杂交一样,是互补不足,相得益彰,离之两伤,合则双美。
6 {$ Q+ @" |/ m/ s) V4 H9 ^  “诗中有画,画中有诗”,是苏轼赞王维语。其实无分中外,诗,都是由感而见;画,都是由见而感。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发表于 2009-4-4 07:24 | 显示全部楼层
问君一席话
% y& U" P; m. ?5 X胜读十年书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小黑屋|文字版|手机版|红寨

GMT+8, 2024-6-3 04:58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